生科“三下乡”:驶向大湖深处的绿色大巴

作者: 时间:2014-09-04 点击数:

为 了保护环洪泽湖生态、服务地方农业生产,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江河湖泊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014年暑期伊始,淮阴师范学院生科院“绿色方舟”志愿服务队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志愿者,驾驶着一辆生态文明的“绿色大巴”,驶向省洪泽湖湿地保护 区、淮阴区老张集、洪泽县岔河镇、张桥渔村、农科院实验基地等地开启“关爱大湖传递绿色正能量,环保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旅途。

第一站:省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多地布点、多维取样

7月4日,细雨飘扬、夏荷正盛。“生物多样性调研团”欢快地抵达第一站——洪泽湖湿地保护区。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是集科普、科教、考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现面临承载人口过多、对水资源损毁作用加大、环湖经济活动的加快,使 湖泊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为此,调研团此次调研主要以“水质、土壤检测”为主体。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之一。此次调研中,团队也结合遥感检测技术,对湿地类型及构成进行进一步调研、检测。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站,调研团以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为出发点,深入湖区,开展针对性的水、土壤污染状况等调查和研究工作。给地方带去知识与技术,用专业数 据分析具体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站:淮阴区老张集——循环产业、近农、贴农

7月5日,艳阳隐遁,细雨依旧。“科技支农团”如期抵达第二站——淮阴区老张集郑湾村。

支农团一行在村副书记郑德勇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一家拥有100亩养牛场、100亩玉米地的新农村小农场,在这里,支农团看到了一个简单地循环体系:牛粪在 种植玉米之前经发酵后加入微量氮肥,用以肥田;玉米收购后,将茎秆收集喂养牛,在新农村里,类似的循环养殖还是需要进一步推广的。

牛的养殖、玉米的种植都离不开水和土,为此,调研团展开了两个方面的调研:一、取水样、土样;二: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团的老师们就生态养殖、科学 施肥状况为农户们实地展开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科技培训。通过实地考察,帮助农户纠正生产中不科学的地方,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业 的质量,持续的保证粮食产量。

淮阴区老张集站,正如徐建明老师所说“人可以不吃药,但是不可以不吃农药”。所以现实中需要的是将生物化肥不断推广,这需要更多的生物科技者投入科研当中,用技术改变现实,用科学改变健康!

 

第三站:洪泽县岔河镇——医疗服务、爱心课堂

7月6日,夏阳初现,云施浩空。“便民医疗服务队”欢乐地抵达第三站——洪泽县岔河镇。

为注村民身体、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乡镇卫生水平,宣传预防疾病、绿色生活理念,在汾河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医疗服务队队员们设流动服务站,摆好了血压 计、血型测量药品材料等物品,为当地村名量血压、测血型。此外,队员还向村名介绍红十字会、宣传无偿献血等事宜。便民服务队则通过多媒体向孩子们讲授基础 知识以及科普知识,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作业辅导、英语朗读辅导以及生物知识拓展,并为孩子们购买添置学习用品。队员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风 光与美,同时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洪泽县岔河镇站,为当地村名带来了热情倾力服务,给孩子们送去爱心,很好地宣传了环保意识、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乡镇卫生水平,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第四站:张桥渔村——科学养殖、前景广阔

7月6号,夏阳高照,微风习习。“无公害水产养殖服务团”驱车抵达第四站——张桥渔村。

该鱼池占地500亩,约有七、八个鱼类品种,包括鲫鱼、草鱼、青鱼、黄颡鱼、鲈鱼、鲢鱼等。池塘边放有鱼塘投饲机,以方便鱼类及时进食,该鱼塘具备池底深、水质好等良好条件,立足于指导当地渔民绿色科学养殖,队员们深入养殖基地,与当地渔民进行交流、指导。

指导老师讲解道,该养鱼条件易于认为控制,可通过增加饵肥料投入和相应的鱼种投放,优化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鱼产量。渔民需立足于绿色科学养殖, 注重对鱼类苗种的选择,放养模式,科学投饵,优化养殖结构,绿色养殖与传统养殖管理相比有着特殊而必要的要求,要从环境控制、饲料供给、疾病预防等方面进 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鱼类产量高,产品安全、优质的目的。

张桥渔村站,为当地渔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讲解,切实解决农户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倡导科学养殖,绿色养殖。

 

 

第五站:柴米河公司、农科院基地——绿色生产、高产高收

7月6日,艳阳炎炎,夏意正浓。“科技支农团”再次启动,顺利抵达第五站——淮安柴米河农业公司水稻育秧基地、淮安市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

淮安柴米河农业公司水稻育秧基地面积216亩,服务大田面积24000亩以上。选用优质高产主推品种武运梗24号、南梗9108和宁梗4号等,发展大棚 及连栋大棚育秧和微喷头,推进育秧工厂化。全面以基质育秧代替营养土育秧,简省统一育秧中营养土取土、培肥等作业过程与劳动强度,解决集中育秧取土难、难 壮秧的瓶颈。根据供秧时间、数量与适宜秧龄,分期分批安排播期,应用机械化流水线播种和硬盘育秧、叠盘暗化催芽等技术,提高精、匀播水平和出苗整齐度,培 育精良壮秧。此间正值硬盘育秧收取之时,队员们纷纷下田参与水稻幼秧收取装箱工作,此外,服务团于水稻田里取水样进行PH值的检测,以更好地了解水质,水 稻秧苗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淮安市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占地70亩,现已投入460多万元进行装配建设。基地主要进行设施蔬菜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先后承担农业部948专项、科技部星 火计划、省农业科技部自主创新资金、省农业三新工程、省科技厅苏北科技专项等20多项。实验基地现主要进行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进、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开展 设施蔬菜新型实用技术研发、集成与创新;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等。

支农服务团认真参观了实验基地,综合来看,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是:重点开展辣椒、西瓜、苦瓜等设施专业新品种选育和地方特优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创 新;开展工厂化育苗、嫁接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及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设施蔬菜水旱轮作、生态立体育种、反季节高光能利用等高校栽培模式研究 等。通过实地参观、实践,科研团成员见证了科技育种的神奇与先进,也品尝了基地的成果“金陵美玉”等甜美的水果。

柴米河公司、农科院基地站,更是专业知识的一种深化与提升,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科技支农的优势所在,也为同学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六站:实验室认真学习、细心检测

7月7日,艳阳高照、碧空如洗。“生物多样性调研团”继续前行抵达第六站——生科楼五楼实验室。

调研团成员提前来到实验室,准备好前几站采集的水样、土样和各类快速测试盒。接着张迹老师为调研团成员详细讲解了检测方法。因为水质、土质检测需要多次 重复、对比试验,所以第六站就主要测定了水体中的N、P含量。在吸收了大量的检测方法和老师详细的讲解后,调研团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检测工作。

生科楼五楼实验室站,调研团在经过前五站的多地点、多环境采样后用更长的一段时间对这些采样进行进一步的对比检测已得到更精准的数据。正如陈佳洱所说“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第七站:新大运渔业开发公司——躬身前行,乐在其中

7月8日,阳光灿烂、和风习习。“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团”也顺延来到第七站——淮安市新大运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由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徐克怀经营,他向服务团介绍到自己当年毕业后来到淮安盱眙选择远离人群集聚地,而今,他所经营的公司已是虾蟹高校设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讲解完之后,他带着团队成员参观基地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水产养殖方式。

科学的养殖总离不开简单的循环经济,虾吃水草,而虾排出的粪便能被微生物分解从而为水草吸收利用,这样不仅能增加虾的产量,而且能保持鱼塘水的干净。听 徐克怀讲了那么多养殖小诀窍,同学们也跃跃欲试,纷纷拿起锹和叉子,将河里堆积的水草插上岸,分小队去池塘收地笼等等,亲身体验了水产养殖的系列工作,不 亦乐乎。

新大运开发公司站,服务团看到常年面朝池塘背朝天的海大人,用年轻人的梦想和胆识证明了科技支农的不可缺失。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徐克怀”!

 

生科院201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充实、意义非凡,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前期通过老师的考核与信任分别加入到“生物多样性调研团”、“科技支农 团”、“便民医疗服务队”、“无公害水产养殖服务团”,一路欢笑的同时也长了一路的才干,不仅将专业知识联系了实际,还学到了书本知识以外的自然财富。此 外,最后一张的徐克怀作为一名“海大人”,毕业后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大城市、写字楼、办公室,而是选择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投身到需要它的地方,选择了淮 安市盱眙的一个小村落,更将是志愿者们学习的楷模。

此次生科院“三下乡”的绿色大巴载着满车环保理念、科技含量驶出了五天七站的青春路程,虽然,大巴靠站休息了,但是一切仍是未完待续!期待明年与你的相遇!

版权所有 ©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邮编:223300  电话:0517-83525995 E-mail:boomzip@hy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