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12月12日电(记者蒋功成) “湖泊,有人叫她‘母亲’,因为她沟江通海,哺育人类历史灿烂文明;有人称她‘明珠’,因为她散落平原,处处莲叶田田渔舟唱晚;有人喊她‘海子’,因为她隐身高山,实现山民眺望大海情愫……”。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由中国科协主办,江苏省科协、淮安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淮阴师范学院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湖泊论坛成果发布会上,呼吁社会各界尊重湖泊、善待湖泊、保护湖泊的《南京宣言》正式发布。

图为副校长秦志林等参加首届中国湖泊论坛。 记者 丁怀宇摄
本次论坛以“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幕式10日上午在南京举行,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主持。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何权等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主论坛报告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主持。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陈宜瑜分别作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孟伟,中国工程院王浩分别就“中国水环境问题与调控策略”、“内陆河流典型湖泊生态水文机理与生态需水”为内容作主题报告。
10日下午,“湖泊保护与资源利用”、“湖泊流域发展与综合治理”、“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水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等四个分论坛分别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知名的环保专家、生态学者做了30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淮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朱毅民研究员也结合洪泽湖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地方长期以来开展的洪泽湖环境保护工作做了“洪泽湖综合治理”的报告。
淮安市地方政府和淮阴师范学院都非常重视本次论坛,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淮安市市长高雪坤任论坛组委会副主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寿余,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秦志林任组委会成员。我校副校长秦志林、学科办主任张宇,以及生命科学学院蒋功成、丁怀宇、常国亮,城市与环境学院崔延松、张飞、孔伟等老师在南京参加了论坛,我校共有3篇论文被《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收录。
12日上午,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铁恒,河海大学教授崔广柏,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等领导、专家一行来到淮安,与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市科协、江苏省洪泽湖渔管会办公室、淮安市环保局、淮安市水利局、淮安市农委,以及淮阴师范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一起,在淮安市国信大酒店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洪泽湖保护与利用专题调研座谈会”。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淮安市市长高雪坤热情接待了来淮调研的领导和专家。座谈会由淮安市科协主席梁学军主持,淮安市副市长蔡敦成致欢迎辞。蔡市长向专家们介绍了淮安市开展洪泽湖保护和生态市建设方面的实践工作。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就洪泽湖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洪泽湖水质的现状、洪泽湖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罗玉明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省 “洪泽湖”重点实验室、省“生物质能”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水产”工程重点实验室、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省环境教育基地等平台的建设工作以及这些平台在洪泽湖生态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还向国家、省、市领导提出了“尽快编制洪泽湖流域管理条例,统筹规划流域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洪泽湖国家级监测站”、“尽快将洪泽湖纳入国家重大水专项”、“开展洪泽湖功能区划,严格控制湖泊开发利用”、“加大沿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等建设性意见。
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秦志林认真听取了专家对淮阴师范学院围绕洪泽湖开发与保护,积极开展应用性学科建设的意见,并对省市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校各项工作的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
淮阴师范学院一直非常重视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工作,近年来,以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基础,整合了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等学院的人才资源,在洪泽湖地区的生物种质资源创新、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力策应了淮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生态市”的发展目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图为生科院院长罗玉明在调研会发言。 记者 蒋功成摄

图为淮安调研会现场。 记者 蒋功成摄